網絡圖片

  花椒又被稱為「貢椒」。自唐代元和年間便被列為貢品,長達一千餘年,以油重粒大、香麻味美而名揚天下。花椒一名最早記載於《詩經》,又有蜀椒、川椒之別稱。《詩經.唐風》這樣形容花椒樹結實累累:「椒聊之實,藩衍盈升」,說花椒樹是子孫繁衍、多子多孫的象徵,這也是為甚麼古代皇后的寢宮又叫「椒房殿」的原因。

  花椒既是一種常用的調味料又是一種中藥,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主產於四川、遼寧、河北,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除去種子及雜質,清炒至有香氣。

  中醫認為,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濃烈香味,有芳香健胃、溫中行氣、止癢解腥、逐寒、除濕、止痛、殺蟲之功效。日常可用于治療胃腹冷痛、風寒濕痹、食慾不佳、嘔吐、泄瀉、蛔蟲等症;又可作為表皮麻醉劑。

  《神農本草經》說花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本草綱目》說:「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入右腎補火,治陽衰溲數,足弱,久痢諸證。」

一、花椒的藥用功效

  1、驅寒暖胃。花椒性溫,用來驅寒是最好不過的。人體的臟器中以胃最怕寒,也容易受寒。如果是因為寒冷而引起的胃痛,可以用花椒煮水喝,驅寒止痛。

  2、治痛經。花椒溫中止痛,對婦女因寒凝氣滯而引發的痛經有散寒智痛之功。用花椒10克,胡椒3克,二味共研細粉,用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眼,外用傷濕止痛膏封閉,每日1次。

  3、殺菌消毒。花椒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之功,對多種細菌,特別是皮膚表面的細菌有很好的抑制功效。花椒單用或與苦參、蛇床子等同用煮水後外洗,用治濕疹瘙癢。

  4、驅蟲。花椒中含有揮發油,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味道,而這種味道是很多蟲子不喜歡的,故花椒有驅蛔殺蟲之功。《傷寒論》記載,花椒與烏梅、乾薑、黃柏等同用製為烏梅丸,用治蟲積腹痛、蛔厥久痢等。

二、花椒的食用價值

  花椒的食用價值也很可觀,用它可以製成各種保健美食,簡述如下。

  1、。材料:精五花肉克、甜麵醬25克、白糖10克、老抽、生抽、味精、鹽、料酒、蔥、薑、花椒適量。

  步驟:1.五花肉切長方塊,涼水下鍋煮至肉皮能用筷子紮透。肉皮抹上老抽上色;2.鍋放幾滴油和少許白糖(冰糖更好)肉皮朝下煎至上色,放涼切片;3.調汁,依個人口味加鹽、味精、糖、酒、甜麵醬、腐乳、老抽、生抽、蔥薑、花椒。4.肉片蘸醬汁碼放盤中,蒸30至40分鐘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健胃補腎。

  2、。材料:黑魚2斤、胡蘿蔔片15克、黃瓜片15克、木耳15克、蔥薑蒜5克、蔥椒醬15克、清湯50克、水芡粉3克。步驟:1.將宰殺好的黑魚去骨去皮片成大片,醃味上漿,鍋放入水燒開後下魚片,滑水至熟撈出。2.蔥椒醬加清湯調味,鍋中放油,將蔥薑蒜爆香。加入配料主料,烹蔥椒汁勾流水芡即可。

  特點:椒麻口味,鮮嫩可口,色澤鮮亮,麻而不燥,辣而不過。功效: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3、。材料:大蔥、花椒、料酒。步驟:1.將花椒、大蔥浸入料酒中,浸泡2小時以上;2.把浸泡好的材料混勻,打碎,製成醬料,炒任何菜皆可放入。功效:溫中散寒、提鮮調味。

長按以下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星島美東版』(ID:SingTaoNY)公眾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pzff/2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