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凤县讯:3月30日,凤县老科协会长肖锦满一行,邀请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魏国银,深入西农花椒试验站,和驻站专家就开展凤县花椒产业技术服务,开展座谈交流,并深入凤州现代农林公司位于凤州镇马安山亩花椒园,对椒园改造进行指导。

凤县大红袍花椒又称“凤椒”,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赞誉为“花椒之王”,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相继荣获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等殊荣。

凤县居中国南北地域“界碑”之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山地气候,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为凤县大红袍花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且种植历史悠久,自三国时期起便有种植。因其油腺发达、麻味浓郁悠久、口味清香、色泽鲜艳等特征,明清时期就已闻名全国,被誉为“花椒之王”。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秦椒,花椒也,金、凤、商州皆产……大于蜀椒”。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椒,府(汉中府)俱产,出凤县白石者佳”。因其“全红、肉厚、有双耳,风味独特”在国内市场久负盛名。光绪十八年(年)《凤县志》记载:“金红花椒肉厚有双耳,殊胜他地”。如今,凤县“凤椒”已成为该县的亿元大产业,凤县大红袍花椒相继荣获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等殊荣,凤县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座谈交流中,肖锦满会长对西农花椒试验站近年来对凤县花椒产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服务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就县老科协服务全县花椒产业发展的设想及相互协作,与驻站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希望西农花椒试验站继续发挥专家团队在花椒品种提质科研试验、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继续发挥智囊、引领作用,为凤县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西农花椒试验站驻站副教授刘永红、薛智德分别就试验站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凤县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与县老科协协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交流会后,两位专家还陪同凤县老科协一行参观了试验站花椒园。

座谈交流会后,凤县老科协一行还在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魏国银的陪同下,前往凤州镇偏远的马安山,对陈仓区虢镇来凤县的创业人士曹新会创办的凤州现代农林公司正在进行改造中的亩花椒园,进行了技术指导。据介绍,为进一步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创名牌、增效益,推动凤县花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凤县计划对万亩老椒园进行改造。

作者简介:张革风,笔名曲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原为凤县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山地风流》,童话集《少年奇遇记》,长篇小说《山地子孙》,散文集《凤州漫记》等文学作品,发表数千篇论文、调研、通讯报道等,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获“宝鸡市优秀记者”、“宝鸡市最美老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现为凤县老年学学会会长、县老科协顾问、县关工委委员。

张革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pzff/2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