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0元到2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元增长了5倍……运城市总深挖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帮扶,使运城市垣曲县南庄村村民过上了——花椒树土蜂窝带来的新生活

  7月26日,李新棉在运城市垣曲县晋海花园小区的惠民超市买盐。“准备做饭时发现没盐了。”说完,医院说,“搬到县城以后,每年交元钱,医院就能看。”坐电梯直达4楼,一开门,崭新的三居室映入眼帘。客厅空调开着,小女儿和同学正在写作业,丝毫不受暑气影响。

  李新棉的家多平方米,装修讲究,宽屏彩电、智能厨卫一应俱全。李新棉说:“住土坯房的时候,梦都不敢这么梦。”李新棉和丈夫王泰山是垣曲县毛家湾镇南庄村村民,有3个孩子,年还是贫困户成员。当时夫妻二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元。自年运城市总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王泰山一家于年脱贫,实现人均年收入超过1元,还享受到异地搬迁政策,只花了00元就搬进了县城的电梯房。

  李新棉告诉记者,原来住的土坯房,冬天生柴火,夏天不透气,没有电视网络,孩子上学也不方便。现在,家里有空调和电视,孩子上学以及买东西都方便了。王泰山患有滑膜炎,以前在村里很难出去打工,来到县城后就近在工地当散工,还在物业找了份工作。

  村民们不仅日子过得舒服了,出行也方便了。原先从村里到县城翻山越岭,两个小时到不了,天气不好时都出不了村。自从年运城市总协调白马山旅游公路和板涧河桥相接后,从村里到县城只需40分钟。

  现任南庄村第一书记的运城市总干部张潞告诉记者,王泰山家现在有六七亩花椒树,明年花椒树挂果后就可以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外销,出售价格比零散销售要高很多。

  王泰山一家的变化只是南庄村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南庄村多户人家零星分布于大山深处,被分为13个自然村,串个门还要翻山跨沟。年以前,村里道路泥泞、村容不整,村“两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村集体经济空白,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元。据南庄村第一任书记谭钧秧回忆,刚进村开展工作时刷标语都没有一面完整的墙。“当时村里不见柏油路,现在已经不见土路。”他说。

  年对口帮扶南庄村以来,运城市总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时任第一书记的谭钧秧刚刚27岁。他趟过沟、翻过山,风雨无阻,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进行调研摸底,总结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8个致贫原因,并主持制订了《南庄村扶贫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运城市总全体职工与南庄村86户建卡贫困户家庭结成对子,从产业、教育、就业等方面出谋划策,“输血”加“造血”精准帮扶。截至年,86户贫困户家庭先后脱贫。

  南庄村得天独厚的红土地适合种植花椒树。针对这一情况,运城市总在南庄村之前种植花椒和养殖土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这两大产业。

  年,运城市总筹措资金15万元,在全村新发展花椒树亩,实现贫困户家庭全覆盖;花椒树挂果前,免费发放花生苗、红薯苗套种在花椒地里,保证村民收入没有空白期;村民每增加一窝土蜂,就奖励50元。

  赵来生是年建档的贫困户成员,住在村里一间快倒塌的土坯房里。为了生活,他收过药、养过蜂,又种庄稼又种花椒树,还外出打工,这么辛苦年收入也只有多元。运城市总了解到他对养蜂有兴趣,就帮他制订了以养蜂为主、种植花椒树为辅的致富路子。如今,赵来生住进统建的钢架房,有花椒树八九亩、多窝土蜂,年收入12万元,彻底告别了贫困。

  7年过去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南庄村的花椒种植面积新增亩、土蜂养殖产业规模扩大至窝,还建设了两座小龙虾养殖大棚。运城市总共争取、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余万元,重修了村“两委”办公场所,修建了长2.9公里的机耕路以及垃圾周转池,硬化了村里的土路,使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全部稳定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攀升至1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0元到22万元。南庄村人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记者:师萟视频拍摄:崔荣阁视频剪辑:赵晨萍

编辑:郭璟璟校对:姚秋枫宋航终审:王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sltx/3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