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性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

秋季气候特点和养生特点

初秋

一一湿热流连,防暑除湿需继续。立秋之后至处暑为初秋时节,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由于空气的湿度大,潮湿而炎热的气候环境极适于病菌繁殖,兼之炎夏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发生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出现急性腹泻。这个时期的养生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

中秋

一一燥气当令,养阴防燥润肺胃。这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气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且这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甚至毛发脱落等。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晚秋

一一凉燥当令,慎避凉燥防悲秋。中秋节过后,天气渐凉,基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这种燥气兼有近冬之寒气的气候,中医称为“凉燥”,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预防寒邪伤人,并重视锻炼,预防呼吸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

秋季三阶段,饮食各不同

初秋

湿热并重,温燥当令,做食要注重清热去湿,同时适当补充水分,可选用薏米、红小豆粥搭配冰糖雪梨饮。

中秋

秋燥肆虐,可滋阴润燥为主,清补肺胃之阴,可常食用梨(果宗、天然矿泉水)、苹果(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全科医生)、猕猴桃(营养大王、滋补强身的上等果品)、石榴(果中极品)、柿子(益心水果王)等。

晚秋

可食用橘子(吉祥之果)、桂圆、荔枝、晚秋黄梨等水果,达到温润的效果。经常食用含水分较多的水果你会欣喜地发现,可恶的秋燥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健康大有益处。但秋季气候渐冷,生冷的瓜果也不宜多食,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

秋宜润肺

果蔬药膳以润肺

大自然为人们准备了丰富的养肺之品,如富含水分的生梨、甘蔗、柚、枇杷等水果,都有很好的养肺功效。也可选用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润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饮水以润肺

饮水可以帮助润肺,但只喝白开水则不妥。最佳的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即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导致的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降燥以润肺

秋燥季节应避免食用辛辣烧烤之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蒜和酒等,尤其是生姜。多食这些温性食品易伤阴液,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伤害。古代医术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即是此道理。

??

秋季养生常按穴位

秋季肠胃不适

按足三里穴强壮脾胃

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20下,每天按1~3次。

按中脘穴治食欲不振

作用:和胃行气,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方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20下,每天按1~3次。

秋季感冒

点揉风池穴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位置: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法: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揉大椎穴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烧不退。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次。

编辑:廖瑶琴

责编:姚亦雯

终审:周波

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正规吗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oumat.com/hjxgls/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