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荣丨散文那年,那花椒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6558.html黄河原创文学 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原创频道 作者简介
史光荣,男,年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在垣曲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发表多篇经济论文并获奖,喜好文学,笔耕不辍,在《运城日报》、《黄河晨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篇。 果树有大小年之分,今年又是花椒树的旺年。 风调雨顺,枝繁粒满,又是一年花椒红了。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是红艳艳的花椒,大红袍、一把抓、无刺花椒、软刺花椒,都是改良推广的新品种,沉甸甸的压垂了枝条,簇簇点点,随风摇曳,像玛瑙般晶莹抢眼,成为沿山一带脱贫攻坚的一道靓丽风景,承载着山区群众红彤彤的希望。 走在田间小路上,远远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麻香,晨雾朦朦,树影婆娑,趁着太阳还不是太毒,到处都是采摘花椒的身影。 看着满怀喜悦的椒农和刚采摘下来的一筐筐红丢丢的花椒,多么希望有个好价钱呀,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实现更美好的憧憬。 因为满山遍野的花椒啊,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承载着椒农的希望,放飞着致富的梦想。 看着红艳艳的花椒和辛勤劳作的场景,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生产队里的一片花椒林,那全是老品种的花椒树,树枝格外地坚硬,树刺格外的扎手,香气也格外的浓郁,印象最深的不是透红的花椒,而是弥散着独特香气的嫩绿的叶子。 那时候,花椒栽植的很少,一株花椒树管全村人采摘的比比皆是,连花椒叶子也显得格外珍贵,几片几片划算着摘取。 直到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才在我家窑顶上栽了一小片花椒树,这是一块三面不靠的崖地,俗称“鳖盖”,到处堆着古城墙上的砖头瓦块和“料角”,几乎荒芜着,种啥啥不成,没想到栽上花椒,竟也耐旱,散枝扩叶,长得郁郁葱葱,没两年便开始挂果了。 每当春天来临,花椒树上长出嫩芽,村里人的生活便变得多滋多味起来,无论是做葱花饼,还是炕干馍馍、炒炒琪,都要加些花椒叶,用火一烤,味道便立马弥散起来,椒香浓郁,清新雅致,隔老远就能闻到面食里那种独有的幽香味道。 花椒叶子的采摘是敞开的,透明的,随意的,但不能折枝,不能囤采,花椒则需统一时间采收才行,不能随便采摘。 花椒快熟的时候,村里人都避讳着,不再去摘花椒叶,怕落下偷摘花椒的嫌疑,村干部也不愿时时刻刻操着这份闲心,不等熟透,便择日开园采摘,每家去一个人,自由剪摘,摘下的全部归己,一时间,小小花椒园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摘上三俩把晒干,便是一年的味道,没有赶上或家里没人的也不着急,到用的时候随便到谁家抓几颗即可,好在那时候,大鱼大肉没有,用大把花椒提味的时候很少。 那时候,小小花椒园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后花园,精心呵护,相互爱护,体现出来的是公序良俗,相互谦让,充满着暖暖的温馨。 几十年过去了,春秋更替,风雨沧桑,那个小小的花椒园早已在岁月中泯失,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大片大片的花椒树郁郁葱葱,红彤彤的花椒映透田野山岗,看着这摘花椒的场景和火红的日子,心中不时泛起那片小花椒树的回忆,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连梦里,也弥漫着浓浓的、麻麻的椒香。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号 黄河原创文学推广团队 特邀顾问: 张高陵 申大局 王士敏 张开生 本刊主编: 姚普俊 图文编辑: 谭瑞平 小说审编: 谭锐金 郭 英 散文审编: 李亚玲 诗歌审编: 王秀娥 校园审编: 靳三涛 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yfyl/27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这野果叫ldquo万寿果rdq
- 下一篇文章: 天然ldquo戒烟菜rdquo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