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花椒红似火,正是丰收好时光。8月17日,渑池县花椒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先后深入仰韶镇、坡头乡、南村乡、英豪镇等花椒产业示范园,实地观摩调研全县花椒技术服务、采收、产量等情况。

技术培训结硕果

“快看俺这花椒结的多稠,朵多大,颜色多喜人。”刚走进仰韶镇中涧村,县花椒师资班学员张金宝就乐呵呵地迎了上来。“自从参加县里的花椒师资班,我就成了村里的花椒技术指导员,不仅我的花椒管理的越来越好,而且全村的花椒也结的真叫好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呀。”张金宝今年77岁,儿女都已成家,8年前村里提倡发展花椒产业,爱学习、肯钻研的他,在村里率先种植花椒,先后种植花椒11亩,经过精心管理,第二年花椒就开始挂果,盛果期平均亩产干椒最高达到斤。他的椒园也成了县里花椒示范园,县内、县外前来观摩学习的椒农络绎不绝。张金宝提到的花椒师资班,是县里为提高全县花椒科技水平,开展的“渑池县百名花椒师资培训班”、“花椒师资提升班”、“花椒种植大户培训班”,现已培训花椒师资学员60人,职业椒农人。“种花椒真不赖,只要你掌握好技术,关键农时搞好管理,除了花椒成熟雇人采收,平时都是我和老伴在管理,就当是到花椒地劳动锻炼呢,11亩地盛果期一年收入几万元,看病不愁,想吃啥、想穿啥就买,还花不完呢,省的给儿女添麻烦。”面对参观的椒农,张金宝掏心掏肺地传授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

示范引领强品质

“快看,这花椒色泽多鲜艳呀。”在坡头乡不召寨村“明超花椒种植示范园”大家被眼前的花椒吸引。“老史,今年花椒准备什么时候采摘。”“不急,前几天陕西韩城客商打电话想收购,我没答应,酒香不怕巷子深,咱的花椒品质好,还怕卖不了,等0号后品相更好,谁出的价格高咱卖给谁。”史明超胸有成竹地说道。史明超是坡头乡不召寨村村人,该村是渑池县花椒发展最早的村之一,全村户户种花椒,年人均收入5千元左右,最高时达到1.3万元,全村依靠花椒于年提前脱贫。史明超在花椒生产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摸索创新了花椒多主枝丛状树形管理法。他的示范园产出的花椒色泽鲜妍、质量好,每年都以比市场价高出十元每斤的价格售出,对全县花椒向高品质发展有着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南村乡仁村、青山的万亩优质花椒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硕果累累,挂满枝头,迎风摇曳,椒香扑鼻,一派丰收的景象。“看这棵花椒树朵大、粒大、数数多少粒。”“1、、3…10粒。”“快合个影”,县花椒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成员和南村乡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花椒树前合影留住这丰收的一幕。“渑池花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去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县花椒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郑平伟介绍说,南村乡10个行政村,现有9个花椒专业村,花椒面积已达3万亩,花椒专业社实行的统一管理、统防统治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花椒产量,提升了花椒品质。

产业振兴促发展

“干这活怎么样。”南村乡青山村花椒园里十几个外乡人正在采摘花椒,采摘工手不停,乐呵呵地说道,“这里的花椒朵大、粒大,摘得快一天多斤,能挣00多元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渑池县立足打造三门峡东部“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发展这一定位,着力发展花椒产业,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品种改良、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实现了花椒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一天的观摩调研,团队成员对全县花椒示范园产业发展情况有了详细地了解。目前,全县花椒总面积超过30万亩,形成了以仰韶、坡头、段村、南村等乡镇为主体的北部花椒产业区;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为主的技术专家服务团队,以花椒师资班学员为主的乡村产业人才技术服务队,以果园乡农民学员赵长友为主的“豫西花椒修剪队”,以“中原花椒第一村”——坡头乡不召寨村为主的豫西地区最大花椒集散地。“下一步,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花椒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花椒产业综合效益,巩固花椒产业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推动花椒销售从“卖产品”向“卖品质”加速转变,让“渑池花椒”叫响豫西,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斌说。(董晓红刘书军)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法律支持: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

更多新闻

乘风破浪开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十四五”稳健开局纪实渑池县政协九届三十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点赞:助力疫情防控,他们在行动!

每日一语: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第期策划:马平统筹:韩鹏审核:李新编辑:宋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rybw/3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