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花椒,早起的鸟儿没虫吃
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m.39.net/pf/a_4346657.html商业世界的残酷性在于,久不在江湖,连在江湖留下传说都是奢求。曾经从“千播大战”中浴血存活的映客与花椒,没能安享太多荣光,就在短短不过数年时间里,有了被颠覆的窘迫,可谓“早起的鸟儿没虫吃”。根据艾媒北极星数据,年3月,映客活跃用户规模为万,而花椒仅为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月活已突破了亿级。悬殊的数据当然不是个体所能决定,泛娱乐内容平台霸主频繁易位,主角从在线直播更迭到短视频,更多的是注意力经济争夺战中,行业层面的革命。而对于被颠覆的映客、花椒而言,其中更为残酷的一点是,作为难以被撼动的新势力,短视频孵化出的在线直播形态,还探索出了它们不能企及的高度——直播电商,让这一行业的商业模式愈发成熟。毫无疑问,过往单一娱乐直播内容,一直制衡着映客、花椒们的变现通道,一直到今天,直播打赏还是这类老牌平台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譬如映客,在其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表明,去年全年整体营收49.5亿元,而直播收益高达48.37亿元。没有想象力是最大的危机。映客、花椒并非没有寻找新出路。近两年以来,包括二者在内,都开始探索成为“直播+社交”的“泛娱乐平台”。前者着重打造、收购新产品,如针对年轻人的社交APP积目,云相亲的对缘,以及模仿clubhouse的对话吧,而后者也折腾过直播综艺、连麦相亲等新内容。无奈,和抖快的差距愈发明显。如今,在“千播大战”中生存下来的平台中,立足游戏的虎牙与斗鱼,在腾讯的支持下谋求合并,YY被百度收购,已经算得不错的归宿,而映客与花椒,一个在港股资本坚守,一个背靠残喘。本文想要探讨的是,在漫漫的互联网长河中,爆款总是昙花一现,抓住一次高光时刻未必吃到真正的红利,映客与花椒的命运如何走到现今的地步,对后来者有什么启示,而本是明星产品的它们,在今天是否还有改变命运的可能。飞娱财经「产业观察」03篇。主笔/明总内容架构师/静静出品/飞娱财经01物是人非“直播第一股”出道即巅峰迄今,映客的高光时刻还是上市那一日。年7月11日,成立仅三年时间的映客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4.32港元,盘中一度大涨40%,市值突破亿港元。创始人奉佑生感慨,映客从民宅起步,用了三年时间,做到了“港交所娱乐直播第一股”。这当然值得雀跃。彼时,市场第一二梯队的直播平台,均在为上市争分夺秒。动作最快的属虎牙和斗鱼。虎牙在年初披露的财年未经审计财报中,表示也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申请,而斗鱼则拿下腾讯独家投资的E轮6.3亿美金融资,为登陆港股市场做准备。与此同时,花椒直播也传出将在年底赴港IPO的消息。只不过,焦灼的速度之下,是已经讲不好的故事。映客招股书披露,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直播、网络广告和其他三大板块,而其大部分收入来自直播。年、年、年,映客营收分别为万元、43.34亿元、39.4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又分别高达94.6%、99.8%、99.4%。而当直播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业务时,直播的核心数据却在逐步下降。映客递交招股书时提到年Q1数据,显示其月活人数同比增长14.15%,但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数量同比下降59.89%,月活跃主播数也同比下降高达74.93%。映客在招股书中作出风险预警,公司无法保证业绩能够维持大幅增长。再来看花椒。作为奇虎孵化的手机直播产品,背靠公司庞大的流量和渠道支持,花椒无疑是“富养”,这也直接让它与映客成为第一梯队娱乐内容直播平台的缠斗者。但花椒却并不“争气”。易观《年Q3中国移动直播市场季度盘点分析》中的数据表明,映客与花椒分别坐拥30.03%和29.11%的全网用户渗透率,不相上下,而到年下,花椒月活设备仅为映客的一半。亏损同样困扰着这家平台。花椒披露的公告显示,年全年,其营收达24.19亿元,但净亏损为1.4亿。映客分别有5次共计4.2亿融资,最后一次停在年,在上市前的足足两年时间里,则没有任何融资记录,而花椒自成立后,也仅完成三轮融资,其中包括最初完成的孵化。花椒融资记录来源:天眼查自此,二者的下坡路愈发陡峭。目前,映客股价在2.1港币左右徘徊,市值约为42亿,较于巅峰时期的亿已经大幅腰斩,而花椒直播更是近于从大众视野中消失,被视为移动端转型失败的象征。根据艾媒北极星数据,其3月份月活用户仅为万,远远小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亿级规模。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它们也被冠以“古典直播”的名头,唏嘘的令人想起上古神器的。02围城难逃一个不得不虚假繁荣的行业有时候想想,真的不能怪映客花椒们,好像什么也没有做错,一步步就到了现在的局面。我们分别从行业层和公司层出发,复盘其中的原因与启示。1、行业层:不得不虚假繁荣创投圈知名选手、曾任职熊猫直播的庄明浩,曾在年初断定“千播大战”的终局:这是一场拥有“10亿现金、万DAU才能玩的游戏”。这句话道破的是“千播大战”虚假的繁荣。事实上,在年、年行业风口最盛的两年,先后有超过家平台诞生,但真实的玩家不过头部十余家。新浪科技同一时间做过监测,从应用商城中选出余款在线直播APP,近20家已经无法登陆或无内容,近三成的产品在直播高峰时段,直播间内观众在线人数不足百人。而这类平台上,直播自己看电视等无意义的内容又占了多数。这本身就是一个由资本催熟的泡沫行业。由王思聪发微博向大众普及,由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踩下资本进驻的油门。年11月,映客完成七千万A轮融资,由朱啸虎的金沙江创投领投。自此,烧钱大战开启。在线直播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娱乐休闲化内容,并在引发实时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商业价值。这也就意味着,互动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需要具备更多吸引力。映客、花椒这类娱乐内容头部直播平台,在烧钱的基础上,有了邀请明星入驻的资本。年4月,因为《欢乐颂》带来的热度,刘涛携蒋欣等朋友在映客开播,在线人数一度达到17万,打破直播平台在线人数最多的记录。而在年奥运会前夕,映客还豪气签下20余名运动员,赛后,傅园慧因一句“洪荒之力”爆火,在映客直播首秀时,引来千万人次的围观,打赏礼物超万。花椒直播不遑多让。年9月的“花椒之夜”,周鸿祎携范冰冰、张继科等30余位当红明星亮相,而除此之外,花椒还拿下当年AKB48总选举等活动直播互动权。只不过,这种方式是斥巨资做一次性消耗,很难维持长久的内容输出,从这点上说,明星与主播并无不同。一方面,名人来去并不稳定,另一方面,即便达成长久的合作,用户也极易产生审美疲劳,逐步丧失兴趣。我们在文章第一部分提到映客招股书的数据,即直播作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平台依然无法抵挡日益降低的主播、用户等核心数据,原因就在这里。2、公司层:虚假繁荣的数字让想象力缺失直播自诞生到今天,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千播大战”的落幕只证明了,后来者拥有更多创新性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有数据表明,仅在年上半年,直播电商领域就有13起投融资事件,金额超10亿。其中均未发现映客、花椒们的身影。商业模式不健康,转型缓慢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无论映客还是花椒,直播作为营收大头这点一直没变。映客在其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表明,去年全年整体营收49.5亿元,直播收益仍然高达48.37亿元,与上市时并无异样。它们同时付诸了行动,在人与人连接这一基本逻辑下,选择向社交转型。花椒直播在最初效仿的是一款名为“Periscope”的国外产品,这是一款流媒体直播应用,在一些突发新闻事件时有强大的表现力。初期团队中,也的确有不少人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但在花椒正式上线后,介绍变成了“一个集齐超高颜值美女帅哥、热门网红、校花校草,有花边新闻、明星发布会、生活趣闻等内容的手机直播社交平台”。社交为名之下,实际上并没有社交基因。产品发布后,直播,尤其是美女直播带来的流量数据压制了一切,倒逼产品向不期待的方向走去,直到最后,彻底转型秀场直播。映客的直播+社交矩阵,更多体现在孵化新业务上。自年开始,映客先后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短视频“种子视频”、年轻人语音交友平台“不就”“音泡”,以及二次元社区“StarStar”,中老年用户直播K歌产品“老柚直播”等,均不了了之,最为出名的应当是年收购陌生人社交产品“积目”。问题在于,社交本身就是一条险路。局中人庄明浩就曾表示:回头看国内移动社交领域的竞争,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社交反哺直播亦不容易,即便到今天,坐拥庞大的十亿用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sltx/28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游记花椒王国
- 下一篇文章: 甘谷花椒映山红群众采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