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海错图爱情笔记舔过去,神婆到了成都
[SzechwanCuisine] 成都 真正对川菜的魂有见识的人 第一思念, 是舌尖酥麻的味道。 我今天下午在成都开新书分享签售会,我的辣妹女朋友周子铃说,必须到我这儿来!我哪挡得住她的诱惑,人家是用贡椒当香水的! 我们其实是前年在意大利吃米其林相识的,她是对好食材有痴情的人。我认识的与花椒有不解之缘的娇艳美人里,成都除了她,历史上就要数唐朝的薛涛出挑。薛涛家的井水被隔壁老王用了,配了八角、桂皮、山茶、花椒、生姜,都能做出香到魂里的“薛涛香干”来。 四川那时候还不懂辣。要知道,所有的唐朝电视剧里,万一出现水煮牛肉等麻辣菜,都属于穿帮镜头。唐朝的四川菜属于麻甜风格,还没有辣。宋朝才逐渐形成了三大菜系,分别是南食、北食和川饭。除了传统的南北之争,还有以辛辣见长的川饭,足见川饭在当时的影响力。宋太宗曾经问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然后苏易简就给皇上推荐了一道下饭菜,将肥姜、蒜和韭菜切细捣碎兑水,再加花椒,放盐,搅拌均匀之后,就是美味。 没错,唐代那时候还没有辣椒。《诗经》里却早在西周就有了花椒的记载,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当定情信物,距今年了。为此,我作了不少考证,还特别拍摄了《神一样的餐桌》重庆与成都两集节目,这两个月都会陆续上线。 清代,辣椒几乎与成都万福桥陈兴盛饭铺的麻婆豆腐一起流行。浙江钱塘人高濂会首次记录辣椒的历史,辣椒从浙江开始向中国内陆传播,一路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到达北京。再一路沿长江向西,传到湖南,之后从湖南向四面传播,向南传到两广,向西进入四川、云南。中间麻辣香酥的传承曲折多,川菜大师彭子喻大师细说,川人好辛香,辛说的是花椒,可不是辣椒。辣椒是很晚从贵州传到四川的,也就一两百年历史。 周子铃开的银锅餐厅吃饭,她也是成都风靡20年的银滩餐饮的创始人,她最初只是因为爱吃,就冲动开了餐厅,被各种餐饮大佬嘲“玩票”,当年那些大佬如今人前人后说起她,都竖起大拇指“黑珍珠拿到手软的女人”。 从她位于成都美食地标“麓湖美食岛”里的银滩鲍鱼火锅开始,我书里的鲜活尤物遇上贡椒。特别是今天的一席试菜宴,将会带来全套来自海洋的舌尖生物电流。 明朝郑和下西洋便将花椒带到了西洋地区。又是在明朝,另外一样辛辣食材从遥远的美洲传到了中国大陆,那就是辣椒,四川人叫“海椒”。红花椒主产区在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其中以四川茂县花椒和汉源花椒最为出名,川菜厨师都非常喜欢用这二个地方所产的花椒。青花椒的主产区在四川金阳和重庆酉阳二地,青花椒的使用相对较晚。 我现在还是回味不久前在银锅餐厅,美娇娘周子铃做的椒宴,飘着汉源贡椒的奇香。 彭子渝老师曾教我认识贡椒,他说汉源的贡椒,属于南路椒,颜色好,香味重,主要产地是很小的区域,清溪乡是有的。“很多地方说自己用贡椒,其实并不是,市面上餐饮行业用不到,太贵了,都是送礼。实际花椒、南路椒产区非常多,金沙江都产的是红花椒,西路椒主要是在茂县九寨沟往北边走的地方,比如陕西的韩城。” “甘肃的一些地方也产花椒,那边的叫大红袍,是个品种,颜色红,颗粒大一点。最大的花椒产地不是四川,是陕西的韩城,是花椒的主产区。”成都美食家九吃老师也这样作证。 我原来以为红花椒没有成熟叫青花椒,其实是误解,青花椒是另外一个种。青花椒叫竹叶椒,俗称九叶青,6月底7月的样子收获。青花椒进入餐饮20年,整个是历史悠久,只是以前没有进入餐饮,都是民间用,也是老的品种。金沙江两岸一直有,年左右的时候推向市场。日本人叫山椒,每个地方叫法不一样。还有一种藤椒,跟青花椒是一个东西,商品名不同,不是长在藤上。产区是峨眉山一带,梅山这边种的就是藤椒,味道盲品跟青花椒差不多,是一个种。藤椒只能炼成油,采摘下来24小时内炸。 红花椒香,承受能力差的人会闭气,威力很大,青花椒没有这么浓烈。但花椒香味都有挥发性,半个月后没有了。花椒不可能保存很多年,基本就是1年,颜色和风味会淡。 九吃老师告诉我,现在花椒油以前用的是菜籽油萃,现在用色拉油,因为菜籽油颜色太深,四川人喜欢,外地人不接受。豆色拉香味没有菜油好,营养成分和橄榄油差不多。 贡椒最好保存就是油的状态,不要太透气,也不要完全密封,会闷坏。周子铃为了保留花椒的原始味道,同时保鲜花椒,做了很多努力。汉源贡椒采摘后24内会变色,要保鲜,一种是用高温酶变,杀青以后冷冻;还有一种是做花椒油,把麻味萃取出来,浸到油里,香味就可以保存下来。 我终于能理解子铃特别“香水”的珍贵,也越发期待这场花椒与水产的联姻,一定是绝妙的体验! 本来想让大家惊喜下,但还是忍不住漏风。我特别邀请到写了《西飘》、《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的成都作家江树老师与我对谈,老师谦虚说“最近缺了牙,漏风”,我说“既然那么有风度,漏点风没事。”他是成都文化地标“樱园”的掌门人熊燕熊英姐妹花,介绍我认识的。江树老师真的是写爱情的专家,在他面前,我只能负责吃。 “神婆爱吃”新书签售会,同时也是三席私宴菜单中的第一席发布,酥麻的成都站终于来了!今天见! 在此特别鸣谢,上海三联出版社与麓湖美食岛官方的撰文: 11月8日下午16:00,百万级美食大V“神婆爱吃”(仅微博粉丝,全网粉丝已破千万)即将带着她的新作《海错图爱情笔记》,以“成都江团之吻”为特别主题,在麓湖天府美食岛,开启全国巡游签书会成都站。 也只有资深美食专家,才会在面对一桌海鲜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不是这顿吃完到底会长多少肉,而是会去深究“水产的性生活会影响好吃程度吗?” 神婆在年年按季节迎着鲜湿海风大吃大喝后,发现香鱼的性腺是黄瓜味的,刀鱼一身艳骨会在交配后变硬,母蟹黄与公蟹膏都需要爱情的滋润……海洋生物的洄游、交配和产卵都与美味息息相关。 于是她便以帝王枕边书《海错图》为线索,“挺着吃撑的小腹”,饶有兴致写下了这本专以“餐桌上的水生鲜物”为主题的美食文集——《海错图爱情笔记》。 用一本书,感性解读30种水生鲜物的爱恨情仇、饮食风味以及名厨秘技,干货颇多且妙趣横生。 甚至连《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看过之后,都评价说:“第一次看见有人写海洋生物性生活,写得那么好吃!” 会吃的人,往往会将有滋有味的体验渗透到生活细节中去。在今年8月中旬,神婆便为新书《海错图爱情笔记》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首秀。乐、舞、书、影,四位一体,全方位呈现自然之美。 也就在上周,不走寻常路的神婆正式开启新书全国八场签书会。跟着《海错图爱情笔记》,舔过三江六码头;与神婆一起,尝各地绝美鲜物之旅。既然要尝味,她干脆以八个当地特色水产,定为签书会全国八站的主题。 坊间流传:“不食江团,不知鱼味”。 作为成都的代表性鱼类,江团肉嫩刺少,口感爽滑,非常鲜美。许多老饕不知道的是,江团还有一个浪漫的学名,叫“长吻鮠”。 再融进《海错图爱情笔记》这样一本写鱼类情爱的新书发布会的主题之中,“成都江团的长吻”便这样敲定了。 神婆爱吃的这趟签书吃游之旅,注定曼妙非凡。 厦门鼓浪屿、杭州天目里、秦皇岛阿那亚……八站之中大多数地方早已是全国热门地标,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准的顶级逛游体验。 而成都站落地的麓湖天府美食岛,尽管启幕时间为其中最短,但却是唯一一个既以美食为主,又与自然、与文化、与音乐、与生活融合的地方。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麓湖所拥有的绝佳湖水生态环境,让这里常年不断地孕育着鲜活的鱼儿。在有水、有美食的浮岛之上,开办一场写水产食材的新书签售会,麓湖天府美食岛是神婆抵达成都的不二之选。 《海错图爱情笔记》里,鱼类的情爱纯粹且灵性;在作者神婆爱吃眼中,好吃的人,对食物是有爱情的。 作为首个“黑珍珠餐饮聚落”,麓湖天府美食岛上各家餐厅与水产鲜物有关的菜品多到难以计数。 无论是《海错图爱情笔记》中水产世界的情爱与鲜美,还是老饕美食家对食物风味的痴迷与热爱,在麓湖天府美食岛皆有存在。 白麓的泰式风情、渔盼的渔家后川味、银滩的环球海鲜食材等等,以自己的品牌特色呈现水产不同滋味。 尤其是与麓湖天府美食岛共同推出本次签书会的“银滩鲍鱼火锅”,在成都久经美食沙场,主理人周子玲像个猎人一样,不断搜罗着全球纯净海域稀有海鲜;为了保证食材新鲜不计成本,坚持48小时内将食材从出海那一刻到呈现在成都人餐桌上。 与神婆爱吃契合的是,周子玲对食材的热爱也指向万物有灵:“食物并不只是与被食用的那一刻有关,食物从食材被这个世界孕育的那一刻、在生命之始就有了属于它的故事。” 在浮岛上,水产食材无疑是鲜活的,它们有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原始的纯粹,更有灵动的情爱。 PS:如果你今天没时间来看发布会,可以近期来银滩吃,也期待与你在后面的两场食单里相聚。 所有餐桌上聊的人与世界的契约关系,都是美的心念。 神婆问 你喜欢吃什么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诗·周颂·载芟》 FoodBlessYou! 中国国际美食博览会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制片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sltx/31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雷雨天才出现雷公屎是啥40元一斤成高钙菜
- 下一篇文章: 隆冬物语一碗嫩豆花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