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8/5882382.html

池上“大红袍”花椒

鹿奉俊

我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家乡的村前庄后沟谷窄长的梯田里及荒山野坡上,生产队就组织男女劳力大量栽植花椒树。当时人民公社号召村村育花椒苗,庄庄栽花椒树,在春秋两季,只要能种花椒树的地方,都栽植上了花椒树,全村人均要达到五十棵花椒树。那时也有祖辈留下来的老花椒树,有碗口那般粗,三三两两花椒树一墩三、四棵,树冠约四、五平方米,树高两米左右,这种花椒树称臭花椒,椒粒小,单粒多,不成穗,椒皮紫黑色,味淡恶,产量低,采摘难度大。更新栽植的新品种大红袍花椒树,进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大面积采收了。

据传家乡大红袍花椒是从四川移植来的,它的特点是麻辣,其中“麻”属于四川的特点,这是花椒的作用。民间传说,上古之时,蜀地有女名为花娇,村中诸人身得怪病,花娇上山采树红粒治好了众人之痛,为了感念花娇,村人把这棵树称作“花娇”,日久传讹,便写成了“花椒”。

花椒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作为男女定情之物,所谓“视尔如莜,贻我握椒”,说明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已经使用花椒了。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是给宫女住的,后来就以椒房比喻宫女后妃,《曹操文集》及《红楼梦》都有记载。

花椒树果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故《诗经·唐风》称“椒聊之实,藩衍盈升”,班固《西都赋》载“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年,四川广汉三星推出土的大桐树,被视为摇钱树的起源,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此树即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宇庙树、生命树。实际上,摇钱树原型就是花椒树,它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物品。

我想起邻村的车峪村荒山梯田面积大,又是南北走向四、五里的山溜,两侧的东西山岭高,早见阳光晚,日落西山早,该村日照比板山村少两个小时,土壤属黑沙土,很适合大红袍花椒树的生长,所产的花椒粒大、色艳、味浓、产量高、价格贵,那时车峪人均花椒收入近百元。每到花椒收获的季节,满山遍野,红彤彤,绿油油,一片连一片,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摘花椒,早起晚归,为花椒丰收而忙碌而欢乐。

花椒,又名麻椒、山椒,油料树种,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棘篱。花椒树的繁殖可采用播种、移栽、嫁接、扦插和分株五种方法。花椒果实成熟时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此时的花椒,果皮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开裂,种子黑色发亮,可闻到浓浓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宜采收的时期。采收果实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每人每天可采5公斤左右,采摘快的可采摘六、七公斤,当时鲜花椒每公斤的价格3—4元,现每公斤可在15元左右。

花椒树是一种生长快,结果早,耐瘠、耐寒、抗旱、喜阳光、喜温树种。适宜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沙壤土荫蘖性强,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花椒在采摘时,在大椒穗下第一个叫腋间有一个饱满芽,这个芽是下年的结果芽,要妥善加以保护,不要连同这个腋芽摘掉。在弱枝果穗下,第一个腋芽发育不饱满,第二或第三个芽发育较为健壮,在采摘时应保留第二或第三个芽,以保证来年的花椒产量。

花椒树一般年均降雨量毫米左右,即可满足它对水分的需求,对土壤适应性也较强,但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花椒树死亡。

花椒皮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胃寒、冻疮、关节痛有明显疗效;花椒皮又是传统的最佳调味品,对牛羊肉的去膻提味效果最好。用其加工的花椒粉更是制作冷盘、汤菜的佳品。花椒种中含油量达30%以上,发油率可达85%以上。花椒油可食用,也可用于蒸馏含有香叶精、山茴香精、柠檬醛等主要成分的高级芳香油。它即是食品加工业不可多得的高级香料和制作香精的原料,又是一种漆的润滑剂。

博山区特别是池上地区是山东省花椒的生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又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生产大军,有花椒生产所需的天然条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花椒的收入是池上镇大多数村庄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和农业增收的亮点。从年开始,用于池上花椒开发研制成的花椒芽、鲜花椒罐头等花椒系列产品,还有花椒芽煎鸡蛋、鲜炸花椒芽、拌鲜花椒芽等,都是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高了花椒的利用价值。随着高加工提炼技术的不断开发,花椒的开发利用价值也将越来越大。家乡那一片又一片的花椒树曾给人们带来大量财富。

(杨霞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xgpw/2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