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荒坡种下花椒树青山变成了金山
导读 涪陵区南沱镇红碑村1组组长张兴贵来到花椒基地,手指漫山遍野、长势良好的花椒树说,“现在好了,坡上栽种花椒后,我们1组不仅没有土地摞荒,还多了一个增收产业。”张兴贵(右三)在给村民讲解花椒树越冬管理方法 “这里以前是满山野草,基本上摞荒了,由于好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多数是老年人,都不愿意来山坡上栽种农作物。”11月14日,涪陵区南沱镇红碑村1组组长张兴贵来到花椒基地,手指漫山遍野、长势良好的花椒树说,“现在好了,坡上栽种花椒后,我们1组不仅没有土地摞荒,还多了一个增收产业。”打工妹返乡发展花椒产业 张兴贵所说的花椒基地,原本是年红碑村部分土地退耕还林后发展村民种植的。由于缺乏管理和技术,收益甚少,村民们逐渐没了积极性,任由花椒树荒在地里。年,打工返乡的张兴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留下来。“我当时就是想用自己在外学到的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帮父老乡亲把花椒基地盘活。”张兴贵说,由于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村上的农业较为传统,产业发展滞后,难得有一个劳动强度不大、适合年长村民的产业,所以她下定决心带领大家一起干。张兴贵在多方了解考察后,买回了优质花椒树苗来种植,并对原有的花椒树进行品质改良。在她的带领下,一些原本没打算种花椒的村民也跟着种了起来。“开始种植时我也不懂技术,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张兴贵说,花椒投产后,虽小有收获,但比预期产量低了很多,这样一来,村民种植热情一下便受到了打击。“你不是说一亩地的花椒要卖好多钱的嘛,现在看来还比不上我一年四季种点包谷、青菜头。”有村民对张兴贵发展花椒产业有了质疑。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兴贵自然懂这个道理,也践行着“坚持”二字。在此期间,她走村串门对村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好不容易又带动起了村民的积极性。哪成想“屋漏偏逢连夜雨”,部分村民的花椒树开起了黄花,不结果,并且这种情况还在持续蔓延。村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再受重击,部分村民对张兴贵产生了信任危机,甚至私底下埋怨,人为制造障碍,如此情形让张兴贵彻夜难眠。但这样的困难没有击倒这个女强人,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突破当前的困境,不能苦了村民,更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向技术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 花椒种植产量低,还有传染病,让张兴贵也犯了难。在红碑村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她找来了南沱镇农服中心的技术人员作指导。“你们的花椒树长势喜人,好惹人爱!”技术人员到场后看到成片绿油油的花椒树,不禁感叹道。“产量低、还有部分花椒树感染了黄花病,究竟是哪里喜人了?”张兴贵疑惑了。面对她不解的表情,技术人员解释道:“其实你们的花椒树大部分真的长得很好,能看出来它们得到了悉心的照料,但是种植要讲方式方法,你们得向技术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这段话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张兴贵立马向技术人员请教花椒树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并开办花椒种植培训班,召集村上的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通过学习,村民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心里的疑虑也逐渐被打消。在张兴贵的带领下,红碑村1组种植户开始对花椒树进行矮化、修枝、压枝、预防病虫害等标准化管理。期间,张兴贵还组织人员为部分失劳村民疏于管理的花椒树打药、施肥。为了学习更先进的花椒树管理技术和拓展销路,张兴贵自费前往江津学习。回来后,她当起了义务讲解员,长期为村民讲解种植、管理中的技术难点,这一切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年换届选举中,张兴贵被村民推选为红碑村村民委员会1组组长。张兴贵回村发展花椒产业,让村里脱贫户黄建祥受益匪浅。由于他年老体弱,无力外出务工,没有经济来源,家里十分贫困。在张兴贵的支持和帮助下,黄建祥种下余棵花椒树,让他在年稳定脱贫。“今年的花椒已经卖完了,有1万多元钱。”黄建祥说,他还打算多种点花椒树以提高收入。如今,红碑村1组的花椒种植面积已由原先的不到亩,发展到了余亩的规模,花椒销售收入达余万元。但张兴贵发现,有的村民一亩地的花椒能卖元,有的只能买0元,归根结底还在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张兴贵又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南红钟湾花椒种植合作社”,组织村民对花椒树进行协同管理,统一修枝、统一施肥、统一防病虫害,提高花椒质量,走品牌化、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红碑村1组的花椒种植已形成规模效应,并在整个红碑村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周边村民小组也相继种起了花椒树,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编辑:徐墨赤)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xgpw/6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和县蒿林乡种好花椒树共奔脱贫路
- 下一篇文章: 如何选择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