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西双版纳吃什么
热带雨林,一个充满着新奇和神秘感的地域,这要是和吃联系起来,就是双倍的满足。西双版纳——作为中国人最容易到达的热带雨林地区,可以被挖掘出多少好吃的呢? 烧烤篇 傣味烧烤,在云南烧烤界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从口味上来分类,云南烧烤总的分两种,傣味烧烤和其他烧烤,傣味烧烤样全在在蘸料、调味料。 傣味烧烤傣味烧烤具代表性的是香茅草烤鱼,新鲜罗非鱼鲜美清甜,宰杀后加入姜蒜盐辣等常规调味腌制,其浓郁香味来自于两种,其一是香茅草,二是傣味刺芫荽,这两者为香茅草烤鱼注入了热带风味的灵魂,香茅草自身带似柠檬香味,除了是傣味烤鱼的灵魂,同时也是泰国冬阴功的灵魂。刺芫荽口味似普通香菜,较普通香菜来说,香味更加浓郁,除了提香,还能去除鱼腥味。腌制完成的罗非鱼劈成两半,鱼身上放进有大叶芫荽的调味料,用香茅草捆绑鱼身后,夹上竹棍上火烤制,炭火下鱼身滋滋作响,青烟冲天飞起,香味四溢,夹一筷混杂着调料的乳白色鱼肉入口,先是香茅草的柠檬香味,而后是混杂着浓浓大叶芫荽的鱼肉,紧着着一阵火热辣味直窜脑门,两三口之后浑身细汗,嘬着凉气,大呼好吃。 傣味香茅草烤鱼接下来是,万物皆可包烧,包烧小虾、包烧猪脑、包烧黄喉、包烧毛肚(远古格式之此处省略一万字),西双版纳极多香蕉芭蕉,取之不尽的蕉叶,被用作烹饪食物的外包装,蕉叶里拌上作料加食材,往火里一扔,待到蕉叶泛着焦黑的时候取出,严格来说,包烧是一种烹饪方式,而不是具体的菜式,这种烹饪方式,除了能让食材充分融合调料,蕉叶的清香味也渗入食物,顺带还环保一下,餐具全部可以降解。 傣味包烧奇怪的食物篇 傣味调料也叫被做作喃咪,这种蘸料强烈建议在菜单后边备注上:这是一款蘸料,不能单点,第一次看见这么奇怪的名字,强烈想体验特色美食的欲望油然而生,结果,就端上来一碗蘸料。炭烤番茄+葱姜蒜+刺芫荽+香茅草+野花椒+小米辣,这是喃咪公式,炭烤的西红柿,增加了香味,加入了辣椒香料的蘸料,火辣加清新,奇妙的组合,常见的搭配是各是清水煮的蔬菜,有了喃咪加持,口味极具吸引力。 喃咪蘸竹笋水香菜、水蕨菜、刺五加、臭菜,各式野菜在版纳普遍食用,滋味各异,我爱尝鲜,吃饭专点没吃过和没听过的菜,尝试陌生味道,期待好或坏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在版纳的烧烤摊上,常见一种叫苦果的野生植物果实,和自食苦果的“苦果”同音,却不同意,苦果吃法多为油炸,配以陈醋等调味料,说是苦果,其实是苦尽甘来,回甘味搭配酸辣调味料,滋味丰富,我给这道菜取个名字——山丘,和李宗盛歌同名,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道尽这人生百味,好似这苦果的酸甜苦辣。 正中间圆颗粒状的正是苦果说起昆虫,让我想到了贝爷的名言——蛋白质是牛肉的3倍,很多地方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西上版纳也是之一,在还未步入城市化之前,西双版纳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业,种植业也欠发达,昆虫属于当地一种蛋白质来源被列入食谱,在进入城市化之后,曾经的一些饮食习惯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在近年的旅游业兴起,这种与众不同的饮食方式,被当成一种特色,喜欢与众不同体验的游客们趋之若鹜,在当地人看来,这就是一顿和猪、牛、羊、鸡没有差别的饮食。 竹筒装的就是竹虫,实物可百度。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看它的菜市场。 《舌尖》系列的导演陈晓卿,这个让无数人一想到他,就忍不住激动,甚至留下口水的男人,他说过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看它的菜市场。 基建狂魔几年积累之下,交通的便捷已远胜几十年前,现在西双版纳的市场上,也有了海鲜、大闸蟹等等等等,但磨灭不了当地人保留下来的饮食习惯,我喜欢去逛陌生的菜市场,因为总会有新奇感,西双版纳的菜市场尤为多,如果想体验得更真实些,那得去乡镇的菜市场。 版纳小镇菜市场的各式蔬菜版纳小镇菜市场的各式蔬菜乡镇能给人一种安逸感,没有匆忙的焦虑,还有随性的新奇,城市的菜,每天的种类都固定,就连摆放都一样,失去了新意,就是去了探索的欲望,小镇里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例如今天家里后院的木瓜熟了,明天后院的菠萝蜜熟了,后天墙边的杨桃熟了,再后来去林子里,有了新发现,放到市场上,看看有没有人买,这样的随性,让人有无穷的探索欲。 随性还体现在价格,这是今天家里摘的木瓜,你要就1块钱拿走吧,遂木瓜到手,家里摘的菠萝蜜,3块一斤(g),一称重量,一共6块,遂剥了一盒菠萝蜜,褪去了过度逐利性,还原了饮食本质,这种随性,正式我们追逐的生活的最终目的,简单,也是城市里丧失的人情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e.com/hjyfyl/31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详解红花椒青花椒藤椒三者关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